- 首页HOME
- 零线电流治理NULL CONTROL
- 有源滤波补偿ACTIVE FILTER
- 无源滤波补偿PASSIVE FILTER
- 特殊问题诊治TREATMENT
- 案例-新闻CASE-NEWS
- 走进领步ABOUT US
- 联系我们CONTACT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简单的介绍了无功补偿的发展过程及无功补偿装置的原理及技术特点,那么在本篇文章中将介绍的是,传统无功补偿与新型无功补偿的技术比较。
一、补偿技术的比较
1、从可靠性来说
SVG动态补偿采用全模块设计,满足IGBT功率模块N-1运行方式,一个模块故障可旁路继续运行,可靠性高。模块化设计,安装、调试工作量小,基本免维护。
通过控制控制柜进行自动控制,因此可实现连续可调,并且从Z小容量到Z大容量的过渡时间很短,因此可以真正实现柔性补偿。 投运后免维护,无须专人职守。
采用传统的电容投切或者调节电压及SVC无功补偿,电容对系统谐波放大,系统存在具巨大隐患。
需要定期的检查电容,并按时间更换,对电力系统有极大隐患。电容有经常漏油,鼓肚等现象,必须停止运行,切除支路,还时刻需专人值守,对电容进行投切。
2、从经济性来说
SVG采用低电压可控硅控制,正常运行时无需承受高电压、大电流、采用自然冷却即可,投运后可实现免维护。输出电流小、开关频率低,运行损耗低,约为0.5%~0.8%。为动态无功补偿经济效益Z高。
SVG为目前Z自主研发的第三代补偿技术,补偿效果Z好,避免了重复投资。
3、安全性
SVG是可控电流源,不会产生过电流、不会产生谐波电压放大,尤其适合变电站等对安全性要求高的用户使用。SVG装置采用了综合保护策略,以提高装置可靠性。保护策略包括器件级保护、装置级保护和系统级保护三级,其中:
器件级保护的动作时限不超过200μs,在发现器件过流、过压 或驱动信号异常时,能够迅速实施保护;
装置级保护的动作时限为500-1000μs,当发现装置有过载、直流电压过高等异常工况时,便实施保护;
系统级保护的动作时限为5-2000ms,当发现系统失压、系统电压过高、冷却系统故障等异常工况时,便实施保护。
除了分级的保护策略外,控制单元为保护单元的后备保护,监测单元为控制单元的后备保护。这样,分级分层的综合保护策略大大提高了装置的可靠性。
SVG保护类型还包括:母线过压、母线欠压、直流过压、过流、IGBT元件损坏检测保护、控制系统电源异常、丢同步电源、超温、保护输入接口、保护输出接口等保护功能。
传统无功补偿只有普通的器件保护,目前国内出现无线补偿引起的电气事故大部分是因FC电容对谐波放大,电容质量问题引起巨大隐患。
4、反应速度
SVG的响应速度快,可以实时跟踪冲击型负荷的波动,进行快速跟踪补偿。如下图所示,当SVG装置投入以后,所有的负荷无功都由SVG装置提供,系统提供的无功为跟踪系统无功变化,响应速度为0.5us.完全达到快速补偿波动负荷的目的。